东港擦亮现代农业发展的“金名片”

  •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2019-01-04 13:54:43
  • 阅读数:
字体大小:

  朔风起,万物藏。随着5300多公顷水稻颗粒归仓、筛选脱壳,米粒饱满、外观透亮、色泽诱人的东港新大米第一时间摆上了百姓餐桌。在京东东港特产馆,记者看到产自东港示范农场的家庭装越光有机大米1公斤售价高达60元。“以前受销路不畅影响,新米往往要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才能出手,只能卖个陈米价。现在新米一上市就打开了销路,不但能卖上好价钱,好米质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东港示范农场场长房圣瑞介绍说。

  在东港,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大米不是特例。草莓、黄蚬子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地方优质农产品同样实现了新突破。一组最新数字能证明东港农业发展的成绩:预计2017年粮食总产量达5.02亿公斤,实现连续7年超5亿公斤,林业总产值33亿元,渔业增加值可实现42.49亿元……

  丰产丰收的背后,既是东港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全面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设施化的真实写照,也是东港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为目标,通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保证农村增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以工匠精神“种出”特色品牌

  东港大米的优良品质,与科学的种植过程密切相关。

  “今年在有机示范田安装了90多台太阳能杀虫灯和2000多台诱捕器。”东港示范农场副场长许建国说,东港地区属于黄海稻区,水稻病虫害发病率较高。要实现有机水稻示范种植,除了土壤重金属不超标,空气质量要达标等硬指标外,生产管理过程中绝不能使用农药和化肥。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绿色种植,不仅能大大提升稻谷的品质,还能减少农药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两种杀虫设备同时使用,杀虫效果十分明显,从使用情况看捕杀率在80%左右。”

  最辛勤莫非种植,最难得一份匠心。东港示范农场建立的67公顷有机水稻示范田,只是东港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冰山一角。

  窥一斑可知全豹。依托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东港相继建立了水稻、草莓等7家农业领域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为这片土地注入了高端科技动力,也为优势农产品进一步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夯实了基础,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面积占比高达82%以上。

  科技就是力量。东港大米、草莓、梭子蟹、大黄蚬、杂色蛤5种农产品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一批优质农产品蜚声国内外。东港先后获得“中国草莓第一县”“国家级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一事一议规范管理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殊荣。

  24小时监管 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

  采摘、装箱、发货……这个冬天,东港市合隆满族乡犸木林村草莓种植大户迟林国忙碌并快乐着。“采用了预冷促花技术,草莓开花比过去提前差不多一个月,头茬草莓早就上市了。”5月初翻地育苗,11月初草莓上市,直至第二年5月销售结束。在广袤的东港大地,9万户草莓种植户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辛勤劳作着,同时还有2000多名经纪人以及百余家企业从事草莓产业,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链条。

  要产出高质量的草莓,仅靠勤劳是远远不够的。这里有全国唯一的草莓研究院,草莓育种、栽培技术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常年服务在田间地头。目前,东港共有无公害草莓专业合作社128家,家庭农场28家,有机草莓认证企业2家,现代草莓科技示范园区200余个。

  在东港市十字街镇赤榆村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一排排绿叶似地毯般铺开,红红的草莓点缀其间。“这看似普通的温室大棚,藏了不少‘秘密武器’。你看那个墙角上的摄像头,是监督我们安全生产的,棚里的一举一动,质量监管部门都看得清清楚楚。”大棚主人马廷东介绍,安装了这些监控摄像头,草莓从定植到收获,整个生产过程被全程记录。“这套智慧农业监控系统,还负责监控温度、湿度、喷灌系统等,只需一部手机就能把果蔬大棚管起来。”

  马廷东的智能温室大棚是东港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的一个缩影。为了打造中高端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让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从2015年开始,东港搭建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视频监控、网络传输、条码扫描等信息化技术,对纳入平台管理的种植业类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资经营单位建立各环节控制和衔接机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各镇街、农场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室,并实现了县乡检测机构联网。2016年,东港市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7年,东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能力验证。

  “无形”网络扩大“有形”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港年产无公害、绿色稻米3.7亿公斤、优质草莓4.7亿公斤,杂色蛤产量占全国产量70%。随着农产品产量、质量的提高,销售已成为东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在距东港市区近50公里的小甸子镇,电商成为当地草莓、蓝莓、板栗、西红柿等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模式,目前全镇电商销售量占农产品总量的80%以上。“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实现村村都有服务站,一方面将农民所需要的物资送过来,一方面将农产品及时地销售出去,这样买和卖的问题都解决了。”小甸子镇电商办主任刘钊吾说。

  目前,电商平台在东港遍地开花。几年来,通过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东港先后投入1.5亿元,创办电子商务产业园、青年电商创业园、电商总部基地和电商物流园区,成立电子商务协会,搭建电商创业综合服务平台。2015年,东港跻身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行列。

  据了解,截至目前,东港市工商注册电商企业达到2000多家,通过各类平台开设网店达1.5万余家; 去年全市电子商务农特产品交易额超过40亿元,预计今年可突破45亿元;电商相关从业人员2万多人。借助电商渠道,东港草莓已覆盖全国各地,食品加工产业和水产品电商销售量达到销售总量的20%以上。如今,东港市在进一步巩固和深入发展农村电商的同时,正在大力实施跨境电商“双百工程”战略,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上线跨境电商企业100家,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以推动东港经济结构走向更高水平。

本站编辑供稿/本站编辑供图 本站审核审核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

蒙公网安备 15010402000362号 蒙ICP备11004172号-1 联系电话 5294679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