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交错带农业综合发展和生态恢复重建技术体系与模式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2018-03-01 10:51:04
  • 阅读数:
字体大小:


   针对丘陵旱地严重的水土流失,研究坡耕地退化与水蚀的量化关系,试验总结出等高田建设规范化工程及配套技术,提出草业冠、等高田、生态沟,以丘陵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模式。针对严重的风蚀沙化,研究旱地风蚀规律,提出提高植被时空覆盖率、地表粗糙度和土粒团聚性三条防蚀技术途径,试验成功将麦类等条播作物留茬与马铃薯等穴播作物带状间作轮作的防沙型耕作技术,开发出涵盖当地各种作物与灌草的多种形式间作轮作的实用组合,形成有效减轻风蚀,防止土壤退化,显著提高农田系统生产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针对春旱频繁,形成集播种、补水、施肥、拌药于一体的复合机播技术,完善了旱地补水播种技术体系。在内蒙古旱作地区首次应用“3S”技术开展区域土壤墒情旱情监测、玉米和油葵定位种植区划、社区土壤养分管理及分区平衡施肥,为抗旱播种、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项目累计推广面积600多万亩。各项技术累计新增经济效益3亿多元。有关内容已编入自治区耕地保养条例和农业部生态农业十大模式。同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加快了旱作稳产农田和北方生态屏障的建设,有效地稳定了耕地数量,提高了耕地质量,减轻了水蚀、风蚀,提高了降水利用率,控制了土地荒漠化,改善了区域恶劣的生态环境。



本站编辑供稿/本站编辑供图 本站审核审核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

蒙公网安备 15010402000362号 蒙ICP备11004172号-1 联系电话 5294679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