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野外观测试验站

  •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2018-02-11 11:35:37
  • 阅读数:
字体大小:



  1.概况  

  本实验站为2005年农业部命名的野外科学观察站,是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的部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省级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创建的。

  在武川县上秃亥乡建有野外科学试验站,占地500亩(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自主产权),拥有设施完善的常规化验室、土壤和植物样本挡案室、气象观察站、拥有大中型野外观察仪器设备20多台套,设有土壤肥料、耕作栽培和生态环境研究室,附设培训学校、招待所、农机仓库等建筑面积6000m2,始建于1980年,经过多年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带和内蒙古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心,先后推出自治区耕地保育培肥技术体系及颁布实施的内蒙古耕地保育条例、农牧业抗灾减灾对策、区域综合治理、耕地保养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集雨防沙型耕作栽培技术、节水补灌技术、农牧耦合技术集成模式等科技成果20多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二等以上10多项,制定地方标准10多项。获得专利2项。参加实验室研究工作的本所固定人数15人,人员结构正高5人,副高2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5人。

         

                                                    试验站外景     功能完备的常规化验室     农民培训教室

  2.试验站科技平台建设

  依托500亩基础设施完善的试验田,持续开展土壤培肥施肥、旱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土壤侵蚀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及干旱、冷害对农牧业的影响等研究,建有特色作物的施肥培肥定位试验田10亩、不同灌木、牧草修复退化土壤长期定位观察试验田50亩,作物带状间作、粮草轮作、残茬生物篱抗风蚀水蚀保土长期定位观察试验田30亩,等高梯田及水土流失观察试验田100亩,多年气象资料及气候变化定位观察试验田20亩,为深入开展耕地保育的数据监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主要科研工作及研究方向

  科研从过去的品种、栽培、施肥等单项技术研究向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抗灾减灾应急对策的纵深发展,近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的科技项目20多项。

  (1)完成国家“973”项目“草地与农牧交错带退化生态重建及沙尘暴防治基础研究”和“863”项目“北方半干旱区集雨补灌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经费150万元,获自治区2007科技进步一等奖.

  (2)完成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北方旱区农牧交错带防沙型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研究和内蒙古“十五”攻关项目“内蒙古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经费150万元,获自治区2004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3)完成国家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煤炭黄腐殖酸提取及绿色农用产品的开发及应用”“农牧交错带防沙型带状留茬耕作技术试验示范” 并获自治区2010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4)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保养与培肥模式的研究” 获内蒙古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内蒙古等高田技术推广”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2007年,“风化煤微生物降解及多元高效腐殖酸肥料研究与应用”获内蒙古农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5)“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耕地质量分区评价与保育技术及指标体系研究”(92006BAD05B03);“西北地区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2008BADA4B09-9)、“半干旱偏旱农牧交错带聚水保土技术集成与示范”(2006BAD29B09);“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关键技术研究”(2007BAC03A02)。“农牧交错风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6BAD15B05)

  (6)十二五国家973项目“作物多样性影响土壤地力的根际生态”。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物残茬生物篱防治农田风蚀及其机理的研究”(40661009);

  (8)国家公益性行业项目“向日葵产业化技术体系(培肥施肥岗位)“内蒙古地区绿肥作物生产与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范”(200803029-11)

  (9)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旱农区农牧结合发展模式的研究”“阴山北麓生态保护旱作农业发展研究”“旱作区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推广”“内蒙古荒漠化土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等

  (10)承担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旱农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研究”和“现代农业区域水肥管理技术体系的研究”项目

  (11)中加长期合作项目“内蒙古特色作物增施磷钾肥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2)获得“风蚀量监测装置”专利和地方技术标准5个,撰写《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综合治理与配套技术》、《内蒙古马铃薯最佳养分管理》、《农牧交错风沙区保护性耕作研究》、《内蒙古土壤培肥与施肥技术》等著作5部。

  4.科研队伍

  学术带头人妥德宝,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肥料研究工作,兼职中国土壤学会、内蒙古土壤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内蒙古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现任自治区旱作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旱作农业科研工作,撰写有《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综合治理与配套技术》等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出建设基本农田的等高田技术、新型肥料及施肥技术、耕地保养与培肥模式、半干旱区节水补灌技术、农牧交错带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等成果分别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参加实验室研究工作的总人数20人,本所固定人数15人,客座人员5人。固定人员结构正高5人,副高2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3人。

  5.开放服务能力

  实验室建立以来,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主要是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养研究生30多人。先后派出4名科技人员赴荷兰、英国、加拿大和印度培训学习,与加拿大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加拿大国际发展组织有长期合作项目。加强了与美国、加拿大相关研究组织、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洛桑试验站等有关专家的交流和互访活动,开扩了思路,提升了研究水平。

  

 

 

本站编辑供稿/本站编辑供图 本站审核审核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

蒙公网安备 15010402000362号 蒙ICP备11004172号-1 联系电话 5294679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