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育十年的坚持和守护

  •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研究所
  • 作者:本站编辑
  • 发布时间:2023-01-20 16:51:50
  • 阅读数:
字体大小:

   十八大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保护性耕作团队主要开展了农田地力保育、生态修复、产能提升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配套装备的研发工作。研究揭示了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田风蚀作用机制和地力退化机理、农牧交错区农田污染形成机理、生态过程反馈机制以及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机理、农田地力驱动因子及变化规律、水肥高效运筹与丰产增效机制;创新了风蚀退化农田秸秆覆盖“防风固土”、免少耕“保土减蚀”、上实下松“增蓄抑尘”等风蚀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建了农艺农机生态融合的退化农田风蚀防治技术体系;创新了北方农牧交错区风蚀退化农田“轮耕少耕”保育、“轮-间-套”作养地、“秸秆增碳”培肥等关键技术,创建了不同等级退化农田地力培育技术体系,实现了风蚀退化农田风蚀防治与地力止损的新突破。

以防风固土、保土减蚀、增蓄抑尘、增碳培肥等关键技术和保育型养地制度为核心,集成创新了北方农牧交错区退化农田“保-养-用”风蚀防治与地力培育3种主体技术模式,实现了农田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步提升。技术成熟度高,被评为“内蒙古重大科技成果”和“内蒙古十大技术模式”。相关内容列入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3项和省区主推技术23项。在内蒙古、山西、河北、宁夏、甘肃、吉林等6省区累计推广2.14亿亩,增收节支160多亿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北方生态屏障建设的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保护性耕作团队现有核心成员 19 人,集土壤学、耕作学、栽培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优势力量于一体,年龄与专业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高级职称人员 13 人,博士 12 人,硕士 4 人;在站博士后 4 人,在读硕博士研究生 30 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 8 项等科技奖励 30 余项。获“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中华农业科技优秀创新团队奖”等荣誉称号 5 项;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专业杰出技术人才等 20 余人次。团队负责人荣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与创新奖”“中华农业英才奖”“内蒙古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10 余项,入选“中国工程院 2021 年院士第二轮评审候选人”。

十年来,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建设基地”等国家平台 2个,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高校院所共建国际合作实验室 3 个,建有自治区级耕地保护与利用方面的“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4 个。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方风沙区油沙豆防风固沙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 20 余项。国家专利 104件、登记软件著作权 49 件、发布地方标准 35 项、编写著作 15 部、发表论文 224 篇,审认定品种6个。

 


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站编辑供稿/本站编辑供图 本站编辑审核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

蒙公网安备 15010402000362号 蒙ICP备11004172号-1 联系电话 5294679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