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啤饲兼用型大麦新品种及高效生产技术产业化应用—饲草大麦复种燕麦全株干贮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在四子王旗成功召开

  • 文章来源: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
  • 作者:刘志萍
  • 发布时间:2019-07-02 13:44:11
  • 阅读数:
字体大小:

2019年6月30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主办,乌兰察布市草原工作站协办的“饲草大麦复种燕麦全株干贮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王府一队召开。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京,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站长高文渊,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孙峰成、作物所所长赵举、作物所大麦研究室主任刘志萍,乌兰察布市草原工作站站长张东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和团队成员及当地农民、种植大户等80余人。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成果推广处副处长任龙梅主持会议。

赵举所长在致辞中指出,大麦是自治区的优势特色作物,我区作为畜牧业大省,随着草食畜牧业的发展,对饲草、饲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特别是在农牧交错带的乌兰察布市和河套地区,发展饲草大麦有助于该地区合理利用自然生态条件,实现种养结合。

张京研究员就大麦产业发展概况、国家粮改饲政策、饲草大麦的发展前景做了介绍,强调了饲草大麦的营养品质在饲喂牛羊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对“饲草大麦复种燕麦全株干贮生产技术”的实施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项目主持人刘志萍研究员介绍了该项目的相关背景及具体实施情况。该项目以大麦研究室自育饲草品种为核心,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行大麦复种燕麦绿色全株生物量生产,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增产增效。

张东鸿站长介绍了“饲草大麦复种燕麦”的技术优势和推广前景。该项技术的核心是充分利用大麦耐寒和燕麦相对喜热的生物学特性,在作物光合速率快速生长期精准投入高水肥供给,使北方地区宝贵的光热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达到产出生物量最大最优的目的。

同时,由张京研究员、岗位科学家张国平等五位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并形成了现场验收意见。

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首次在华北高寒地区实现一年生产两茬饲草,创新饲草种植模式,有效解决春夏之交草原牲畜饲草短缺的难题,当前已在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及张家口等地区推广约70万亩。对阴山北麓饲草种植制度的改革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对促进大麦产业链的延伸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站编辑供稿/本站编辑供图 本站审核审核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

蒙公网安备 15010402000362号 蒙ICP备11004172号-1 联系电话 5294679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