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蒙古高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顺利通过验收

  • 文章来源:畜牧研究所
  • 作者:吴铁成
  • 发布时间:2018-12-12 10:51:58
  • 阅读数:
字体大小:

2018年12月6日,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在呼和浩特市对中蒙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蒙古高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模式研究与应用”进行验收并顺利通过。蒙古国农业大学院士A.Bakey、蒙古国教育教学体育部教育科技司巡视员B.Lkhagvadorj、蒙古国草业协会会长D.Dorligsuren、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吴苏海等参加本次验收会议并致辞。通过实施项目,提升蒙古国绒山羊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维护两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团结稳定。

该项目属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鄂托克前旗北极神绒牧业研究所、内蒙古普盛能源有限公司和蒙古国草业协会共同实施,执行期为2014年4月-2017年4月。项目主要围绕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强化资源节约型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通过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的增绒技术,天然草场改良与可持续利用技术、品种改良、营养调控、疫病防治等共性和关键技术的集成研究,探索出一条既降低草场压力,又降低饲养成本,显著提高绒山羊生产效益的现代化畜牧业新模式。

项目实施以来,建立了蒙古国彩色绒山羊游牧和放牧+舍饲管理条件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模式2种;累计投入增绒试验绒山羊达11832只,增绒率为52.5%,辐射带动15万只绒山羊。在蒙古国建立高产人工草地3000亩,推广草场补播改良、划区轮牧、限时放牧等技术。通过改良,天然草地植被盖度提高20%,高度增加5.8%-21.2%,生物量也提高20%以上。

该项目制定蒙古国彩色绒山羊绒肉生产营养调控调控技术1套,不同生理类群饲料配方6个、蒙古国彩色绒山羊低价全混合日粮配方3个及其生产工艺1套, 开发2种以中草药为主要成分的瘤胃调控剂;完成了《蒙古国扎拉金斯特白绒山羊品种资源调查报告》1份;研发了蒙古国绒山羊繁殖调控技术,使项目区绒山羊良种率提高 20%;制定了《蒙古国彩色绒山羊坡行病防范技术规程》,在蒙古国两个省各建立了绒山羊疫病防治基地1个;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申报发明专利1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11篇;提供实用轻简技术5项,制定技术质量标准、规程8项;培养科技人员10名。

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与蒙古国相关部门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和良好的合作机制,知识产权明晰。在实施过程中密切结合蒙古国生产实际,圆满完成计划任务内容,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在彩色绒山羊非长绒季节光控增绒技术创新性突出,实现了羊绒生产中产量与质量协同提高,有利于蒙古高原草原生态保护和打造中蒙生态安全屏障,积极促进中蒙“一带一路”和“草原之路”实施。

本站编辑供稿/本站编辑供图 本站审核审核

版权所有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版权所有

蒙公网安备 15010402000362号 蒙ICP备11004172号-1 联系电话 5294679

顶部